熱門股話題>[台塑新智能]台塑新智能
討論相關公司:[台塑新智能] | 發文者:挖寶網管理員 | 日期:2024-04-30 15:18:29 | 回覆:0人 | 瀏覽次數:59
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已下達2025年全產全銷目標,台塑新智能要把「苦生意」變甜 2024/03/27 14:04:38 經濟日報 記者王郁倫/專題報導 「我們評估過從彰濱工廠做的電芯,跟國際對手價差很小。」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接受專訪時指出,團隊正跟時間賽跑,拚7月1日量產、2025年獲利並全產全銷,2026年啟動二期,固態電池技術目標2027年成熟,這家傳統石化業龍頭正以使命必達的決心跨入新能源產業。 台塑集團在2022年成立台塑新智能正式投資做電池芯工廠,但其實該集團是最早(2008年)就投入鋰鐵正極材料開發的台廠,集團在電池相關材料的布局廣泛,但跨入電池芯,起心動念全是因為發展儲能業務卻在2020~2021年面臨「缺芯」危機,中國供應商要求包量1GWh起跳,才肯開始談,且連台塑集團都拿不太到貨。 「假如我們有其他選擇,一般人都不想設電芯廠,因為新能源包含原材料、電芯、模組、系統廠四大塊,電芯是裡面投資金額最大,利益卻最不好,投資百億元,但創造的營收頂多1~1.5倍。所以電芯是個苦生意。」劉慧啟表示。台塑先前就宣布一期彰濱電芯廠產能2.1GWh,預計投資150億元,若含維運費用更上看161億元。 電芯投資金額大,為何台塑不願放掉?「因為它是基礎,只要能夠供應足量且有高性價比的電芯,模組及系統還有產業鏈就可以構建起來。」劉慧啟表示,這不只是幫助台塑自己掌握產業鏈,也可以幫台灣新能源產業串起來。 而台塑一、二期目標5GWh產能,就已超車台泥集團成台灣在地最大電池芯工廠,這只是台塑布局的第一個階段,緊接著台塑目標是發展固態電池技術,2027年後投入三、四期工廠興建,台塑從石化龍頭地位要跨入新能源產業,手筆跟規劃方向都是著眼50年甚至百年而做。 各國計畫2030年後陸續停售燃油車,再加上儲能需求,劉慧啟透露台塑投資計畫書中推估的全球電芯需求是3200GWh,現在隨再生能源發展調升儲能電池需求量,不論短期產業的洗牌,不論如何全球一定會朝至少3000GWh的需求量發展,「台灣絕對不可以缺席!」劉慧啟說。 跟時間賽跑,1年建廠、3個月進設備 由於彰化是風光電再生能源大本營,早在2020年前,台塑就在台塑生醫彰化市基地中設立電池模組廠發展儲能事業,故在尋求電池芯廠基地時,自然而然在彰化規劃電芯跟模組兩基地。 台塑新智能在彰濱工業區建立全台最大的5GWh磷酸鋰鐵電芯廠,第一期2.1GWh ... 台塑新智能在彰濱工業區建立全台最大的5GWh磷酸鋰鐵電芯廠,第一期2.1GWh 動土典禮,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(右)及彰化縣長王惠美均出席。記者劉明岩/攝影 因為發現台灣電池芯規模都僅幾十MWh,無法符合市場成長需求,台塑集團隨即展開內部評估,台塑、南亞、台化、台塑化跟台塑生醫5公司在2021年及2022年董事會正式通過拍板自建電芯廠,在彰化找到6.1公頃完整土地後,台塑就決定要跟時間賽跑,從2023年4月開始建廠,花快一年時間就已完成5層樓高建築結構,2月設備已經到位,目標4月1日開始試產調校機器,7月1日就要拚出台塑第一顆自產電池芯。 有別同業為求快速建廠,以租或買現成廠房、快速架設產線為主,台塑新智能考量彰濱工業區臨海,有地震風災威脅,彰濱廠的整地跟打樁工程媲美麥寮石化園區,工班高峰時有800~1000名員工趕工,自然建廠成本也不低。 但台塑重兵揮軍電池芯,產能為何是5GWh?劉慧啟坦言,內部早已做過通盤核心技術與供應鏈盤點,在思考該投資多大的產能時,著眼不只滿足台灣內需,更放眼國際市場需求。 「台灣不含電動車需求,一年至少需要7.2GWh,雖然還有鴻海等同業產能,但我們所以我們第一期決定2.1GWh,第二期再做2.9GWh,同時不排除再調高。」劉慧啟說。 他同時透露,5GWh第一二期產能也只是台塑的第一個階段重點,考量要讓想用台灣國產電芯的客戶可以參與及規劃,其次是考慮台灣國安層次意義,因此,台塑後續還有三四期產能規劃。 「因為我們在東南亞及日本已經開始接單,」劉慧啟坦言,在台塑新智能成立前就有14年UPS(不斷電)業務經驗,客戶包括台灣、越南、菲律賓、美國等,過去電池模組生意就已有超過100MWh生意需求,加上有意支援台灣儲能廠需求,海外客戶也洽談期望買台灣電芯,因此建廠跟接單幾乎是同步進展。 客戶貴3成也要買!國產電芯需求明確 劉慧啟預估,彰濱廠第一期產能預估超過6成電芯會用於儲能,但後續還有電動巴士及物流車(郵務車、公務車或復康巴士等)相關產業需要,「現在台灣主要的六~七家電動大巴都跟我們接觸,下個階段他們還是要優先採用台灣的電芯,政府鼓勵他們,故產業也在等我們。」 劉慧啟透露,因為左右台塑電芯價格的3大影響包括:規模經濟、自動化、原材料,這是何以台塑要衝大電芯產能,「我們評估這樣規模做出來的電芯,跟國際一線電芯大廠從出廠、陸運、海運、報關關稅及陸運,送至台塑模組廠的成本價差已經很小,這還沒有納入地緣政治因素。」 隨政府鼓勵電巴業者採購在地電芯,電巴業者甚至承諾,只要台灣電芯廠量產,價格即便比中國大陸進口貴2~3成一樣要買。「因為客戶要貨源穩定,不會浮動的供應。」 展望下一步,劉慧啟也已展開海外投資評估,派隊前往印度及東南亞考察,初期會先以模組製造切入,從台灣出口電芯到當地組裝,等需求確定再將台灣電芯廠經驗複製到海外。 複製台塑在傳統石化產業打群架,找上下游供應商合作的模式,劉慧啟透露,在電池產業同樣也有許多合作夥伴,除模組上下游緊密分工合作,投資台積電UPS供應商儲盈科技,與太陽能電廠EPC業者翰可國際合作,並與漢翔發展儲能,現在幾家台灣大型IT公司也正與台塑新智能洽談新能源合作可能,眼光放向海外製造或通路銷售。 更長遠布局,台塑將朝生醫與新能源雙軌布局,甚至往礦源投資與電池回收技術方向投入,切入循環經濟、新能源開發與節能,甚至是次世代能源技術。 「台灣必須有更多人一起來參與新能源,如同當年石化產業對台灣經濟成長貢獻一分心力,現在台積電對GDP占比非常高,下一個階段應該是新能源。」劉慧啟說,董事長王瑞瑜已下達2025年全產全銷目標,台塑正在發揮石化業多年經驗,要讓電芯這個苦生意快速在一年內就開始獲利。
回覆討論